南方网:梅州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创造税收五千万 就业两千人

09月17日讯

南方网发文详细介绍了梅州足球近些年的发展

2009年出台《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上推动足球事业发展;2018年底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足球特区;2021年全力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编撰出版《梅州足球口述史》《梅州足球产业报告》等书籍;今年9月,印发《梅州足球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致力于打造中国足球改革梅州样板……

一系列政策、措施相应落地、落实的背后,源自一座城市对足球的深情与热爱,寄托着每一个梅州人对梅州足球振兴的深切期盼。

2021年8月,据梅州市体育局所发布的《梅州市足球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梅州每月至少观看一次职业赛事的足球人口占比接近六成,每月都踢球的足球人口超过六成。庞大的足球人口背后,是梅州“全民皆足球”的文化软实力。

梅州紧紧抓住青少年足球培训这一关键工作,大力实施“双青”工程,立足培育青苗、发展青训,构建以中国足协梅州青训中心为统领,职业足球俱乐部、社会足球俱乐部、专业足球学校、市县体校和校园足球协调发展的“1+5”青苗青训模式。

同时,梅州大力普及校园足球,依托梅州客家职业俱乐部、富力足球学校的优质资源,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50所学校成为培养足球精英的网点学校。据统计,目前梅州全市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47所,省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183所,参与足球活动学生人数达25万人,约占中小学生总数的40%以上。

“梅州要协调好教育和体育‘两张皮’。”在今年7月举行的梅州市足球改革发展问策会上,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王俏飚对梅州足球青训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为了打破校园足球和竞技足球壁垒,梅州创新足球特长生招生机制,出台小学学段优秀足球运动员毕业升学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开设嘉应学院足球本科专业,建立学校—体校(足球学校)—俱乐部(高等院校)的三级青训人才输送直通车。

“为语青年诸俊秀,后来居上创新基。”李惠堂在《球坛退休感作》中表达了对祖国足球人才不断涌现的热切期盼,而如今这份期盼也在如今的梅州大地逐渐变为现实。

随着青训体系的逐步完善,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足球人才从梅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据梅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梅州全市共培养1.3万名后备人才,中国足协注册运动员2371人,省足协注册运动员3486人,向国家和中足协U系列输送50多人,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60多人。共培养各级别教练员1300人,裁判员1800人,其中有5名国家级足球裁判员。

在中超第一阶段的比赛中,梅州赛区所有赛事相关人员的吃、住、训练和日常工作,都集中在五华横陂足球小镇。据统计,比赛期间整个足球小镇使用房源为480多间,其中球员房间为222间。

作为全国唯一以足球运动为特色的体育休闲小镇,五华横陂足球特色小镇立足赛事推动足球产业集聚,形成辐射带动效应。2021年,小镇共接待全国各地足球运动员13.8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达8000万元,拉动体育旅游50万人次,带动体育旅游收入2.5亿元,职业足球俱乐部每年创造税收超5000万元,同时带动当地就业2000人。

梅州不断延伸足球产业链,大力支持以足球为核心产品的本土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涌现以“跃速”“红旗”为代表的知名体育足球用品企业。2021年,全市共有630个体育产业机构,体育生产总值22.06亿元,体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9.24亿元。

此外,《梅州市足球行业研究报告》中显示,梅州市足球消费总规模已达到13.1亿元,人均年足球消费金额(除足球彩票外)略高于广东省人均年足球消费金额。

不仅如此,梅州还在积极打造国内国际知名的专业的足球赛事承办地,打响“来梅州,踢场球”特色品牌。目前,已初步形成社会足球联赛、村镇联赛、校园联赛、职工联赛等“四大联赛”,以及客家杯、贺岁杯、青年杯、足协杯“四大杯赛”为主的本土赛事体系,客家杯“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更是成为广东十大品牌赛事。

立足现实,梅州展望未来。根据《梅州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所提出的梅州市足球产业建设目标,到2022年全市足球产值规模达到6亿元,2030年突破10亿元,2050年将成为梅州重要产业之一。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