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已现攻守两端结构性难题 且看马丁内斯未来如何应对

全场只打出9脚射门的比利时,1-0战胜了22脚射门的加拿大。

从这个数据来说,加拿大还是为他们时隔多年重回世界杯舞台交上了一点学费,场面上、对位上他们都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到了门前,进攻套路显得过于简单,一旦复杂起来,就会出现失误。

这是他们本场比赛做得比较差的地方,但考虑到他们的实力和经验,依然可以给他们奉上掌声,毕竟对面是FIFA排名长期第一的比利时。

只不过,比利时如果认为这只是一场艰难的意外,那他们就有得受了。

本场比赛,比利时这边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左半扇。

对位上,维尔通亨完全限制不住布坎南:

后者只是一名效力于布鲁日的球员,但速度和对抗都很不错,身体素质上有着一定的全面性,所以面对高龄重型边中卫,他的优势非常明显:

对上这样的球员,维尔通亨害怕失位,自然不敢贴身,于是防守策略上只能选择一退再退,他这一退不要紧,打在左翼卫的卡拉斯科也必须跟着一起退,和维尔通亨一起协防布坎南。

于是,加拿大的右翼卫也有发挥空间了:

接下来,没得可退了。

虽然阿扎尔能力下滑、岁数增加,现在的状态非常一般,但你显然指望不了他保证落位,和同侧的维尔通亨和卡拉斯科一起防守,限制对手在这一侧的运转球。

于是,对手在这一侧的45度方向获得了起球打后点的空间:

阿扎尔无法常态性地遵守战术纪律,占据禁区角的空间,这一点是自古以来的问题。

早在孔蒂执教切尔西夺冠那年的343体系里,连胜纪录被热刺终结,就是这个地方被重点利用,热刺从这个地方传中打后点,阿里力压阿兹皮利奎塔。

当时孔蒂给出的方案,一是让坎特多跑来覆盖,二就是让阿扎尔用进攻端的贡献来等价交换,但是现在的阿扎尔已经不是当年的阿扎尔了:

对抗中逐渐不占优势,尤其是这些接应后场球:

换作巅峰,甚至是一般状态的阿扎尔,都可以轻松转身从而带球向前,以此来缓解后场压力,但现在的他转不过去,只能继续回传后场。

其实不仅仅是这一点,左翼卫之所以用卡拉斯科,罗伯特-马丁内斯的心思也是在进攻方向,希望压制住加拿大的右路发挥,但很可惜,现在的卡拉斯科+阿扎尔压不住对手,回来防守的能力也不足,所以这一路彻底塌陷。

这是比利时战术问题的一个缩影。

 

而在更全局的方面,因为卢卡库的缺阵,巴舒亚伊出任首发中锋,但他的接应球和单兵进攻能力是这样的:

很显然,这样的能力是吸引不了对手常态性二防一,从而为其他的队友带出更多发挥空间的,而一旦丢球,德布劳内很少参与防守,首发后腰之一的蒂勒曼斯是这样的水平: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进攻打不上去,接应做得不好,丢掉球权后身前的中场屏障形同虚设,然后防线继续承受压力,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2018年的比利时,最前端有卢卡库的身板,虽然第一次触球质量不佳,但在国家队普遍松散、粗糙的体系里不会有俱乐部那么大的问题,阿扎尔的回撤接应至少可以增加中场优势,甚至快速转身可以直接抹掉一个人,替补席上还有费莱尼这第二个高塔,保证稳定的接应球能力。

四年之后,这一切都不存在了,于是比利时后卫线开始放长传,引发了德布劳内和阿尔德韦雷尔德的业务讨论:

其实对于这一选择,两人都有一定的道理。

阿尔德韦雷尔德想的是中前场接应能力不行,打短的很容易被加拿大这样通过逼抢、抢断打回头:

莫不如抓住加拿大的高位防线,直接捕捉他们纵深的空间,进球也是这样打出来的:

而在德布劳内的视角里,长传的成功率实在不高,毕竟放了那么多长传,打成的身后进攻也没有几次,反倒是球权轻易丢失,他们这些中场球员就得两头来回跑,踢得会非常辛苦。

但他要看到的是,像巴舒亚伊这样发挥的次数,也是寥寥无几:

所以,两人的业务讨论,其实直指的是马丁内斯的建队结构。

四年过去了,后场还是三个只有对抗能力,没有灵活性的中卫,身前的中场要么是同样已经缓慢的维特塞尔,要么就是对抗、意识都不足的蒂勒曼斯。

至于卢卡库、阿扎尔这些受到伤病困扰的点位,因为能力下滑而导致的结构塌陷,就不用多说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下半场的马丁内斯还算凑合,至少是把维尔通亨身前换了一个遍,还有勇气换下卡拉斯科、阿扎尔、蒂勒曼斯这些球员,就还行吧。

这也是他们能保住1-0的一个关键。

然而,就算下一场比赛这些人都不上,比利时的问题依然摆在那里。

就算是下一场打防守反击,你如何保障自己的后卫线身前空间?靠维特塞尔等人的中场横移?还是靠维尔通亨这些人的后卫前顶?

就算防守如此,想打出反击,更需要靠前场稳定的接应,现在的比利时谁能接?到时候接不了,继续放长传吗?放长传来回折腾中场往返,德布劳内能愿意踢这种球吗?

所以,马丁内斯始终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不管是防守还是出球,他的三后卫为什么总需要别人帮忙呢?

搞不清楚,那比利时就还有麻烦在前头等着他们。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