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深圳找到赢球感觉 海港仍有一大不足 武磊回归引发阵容遐想

在急需拿分的情况下赢球自然是好事情,这也让近期陷入帅位舆论的莱科稍微降降温。从全场比赛的数据层面来看,这是一场“间接镜像局”,深圳队打出了第一阶段上海海港的味道,至于海港为什么第一阶段那么打,笔者也做了两个假设性解释。先来看官方给出的数据,海港的控球率为43.8%,深圳为56.2%,这是13轮联赛中海港已知的最低的控球率的一场,另外,本场比赛海港的传球数低至361次,对手深圳则是490次。

这样的数据很多球迷会认为是不是反过来了,如果放在第一阶段,我愿意相信,但是第二阶段海港完赛的两场都打出了更加简洁有效的进攻组织,三中卫的回传和横传数字直线下降。这一点也说明了莱科在夏歇期是有改进的,战术风格已经接近于刚接手球队那时候的模样。那么,第一阶段,为什么要打得那么难看,笔者认为无外乎两个理由,第一,冬训不完整,对自己没信心,通过掌控控球时间,达到拿分的目的,第二,球队磨合不够,体能不佳,宁可无聊也不能犯错,同时也给边翼卫来回折返跑多一些场上的喘息时间。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想,但是深圳队昨晚的发挥着实让大家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中游球队风格。中后场球员拿到球后,不是失误就是回传和横传,实在没办法了就一个大脚找前场的攻击群,确实简单有效,但是对于球队想要更好的排名来说,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第一阶段的海港若不是分到了一个较弱的小组,基本上也就是个中游的积分。

下面两张图就是很典型的深圳式打法,你可以说这很有效,但是这不是深圳这些年大手笔投入后应该展现出的足球水准。

所以莱科必然要舍弃这样的体系。更多的纵深直传球和前场失球后的高位压迫才能取得更多二次进攻和射门机会。比赛第六分钟,海港就抓住了第一次断球反击的大好机会,可惜恩迪亚耶和边翼卫之间的联系稍微缺乏默契。

比赛第十分钟,虽然落入了阵地进攻,但是,可以看到,海港球员不再是回传,更多的是想着把球向前发展,去找边翼卫完成进攻,这一点和徐新复出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奥斯卡不在阵中,但是徐新所承担起的攻防任务以及一定程度上也让保利尼奥身边多了一个接应点和出球空间。

谈到徐新,第13分钟的这次左边路连贯配合就源于徐新的一脚直塞找左边翼卫吕文君,后者精准传中,可惜张华晨门前包抄略差火候。莱科的352/343体系有逐渐往好的一方面发展,三名中后卫在本场比赛中不再看到无效的倒脚传球,向前出球找接应点,这个方针在夏季一定是着重训练过的。

很多球迷会问,武磊如果真的带着巴尔加斯回归了,阵容上会不会显得太拥挤,前场持球的点太多会不会莱科反而不会打“富裕仗”,这个问题且先不论,有一点可以明确,保利尼奥这样类型的球员,海港还是不能轻易去抛弃的。在奥斯卡不在的条件下,虽然小保和恩迪亚耶偶尔处理球会出现基本功失误或者不够干脆的情况,但是在个人能力上仍然是国内球员依仗的对象。

下半场46分钟的这次进球,虽然被判无效,但是可以看到恩迪亚耶中锋回撤的能力以及保利尼奥正对球门时头脑冷静的处理还是很在线的。

同样的,比赛第55分钟,也是上海海港本场比赛第一个实际意义的进球,就来源于中场保利尼奥个人能力摆脱防守球员,恩迪亚耶抬头观察带走防守球员的同时,徐新承担起了下一个梳理环节,吕文君的精准传中造成了对手的乌龙。这一套战术打法或许正是莱科想要的,也是莱科固执的。

恩迪亚耶或许不是这些年来球队最强的外援中锋,但是是目前中超大背景下能引进的一名比较典型的球员。不可否认,有些身体对抗和拿球上有点粗糙,但是在海港多年无中锋的情况下,恩迪亚耶在完成9号位上的基本任务时,还是能得到认可的。

说完了本场比赛,武磊的回归还是引发了一些阵容上的遐想的,且先不论巴尔加斯是否能成行,三中卫体系中,武磊回归和恩迪亚耶组成一高一快是一种组合,那么新来的伊萨卡隆呢?昨天的比赛中伊萨卡隆在边翼卫位置上多次出现,协防能力也不错,但是,这很明显不是这名攻击手未来的定位。

四后卫是莱科比较少的尝试,但是似乎也是目前能排出的最合理的首发阵容,在4231的体系下,或许巴尔加斯、武磊、恩迪亚耶、甚至是伊萨卡隆都可以出现在一套首发中,四后卫的站位体系也可以避免出现下图中的情况。

在反击推进的时候,球员都要陷入以少打多的情况,在等候边翼卫上前,然而不难发现,如果边翼卫疲于防守后没有很快插上进攻,我们的反击速率就会被迫降低,另外恩迪亚耶和中场球员就会陷入包夹之中。所以莱科所固执的3中卫体系过高高估了中国球员的能力,尤其是边翼卫位置上球员的战术素养和攻防意识以及体能储备。

赢球固然是可喜的,但是上文中提到的这类问题,以及新球员加入后如何排兵布阵,莱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TAG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