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活着,而不是死去

塞纳河上的每一条船都不一样。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惊艳了世人,在河流之上排出的节目生冷不忌,攒出一席流动的盛筵。

巴黎活着,而不是死去

巴黎不设防,巴黎让人破防。人们说,巴黎奥运会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松弛感,如数家珍地展示了法国文化。我觉得用文化解读巴黎开幕式,是一种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虽然没有错,但没有到点子上。巴黎奥运开幕式演绎的是文化,诠释的是现代文明。

这种文明就是有人味,不把人当作整齐划一的表演机器,而是尊重个性,尊重肉身,才有琳琅满目,乃至异彩纷呈。在雨水中群魔乱舞的环节,每个舞者的衣着、发型都不一样。我们或许看惯了张艺谋式的千人一面,会觉得这种舞蹈像是草台班子。但正是这种不模糊每个舞者面孔的草台,才是最有野性的班子。

巴黎活着,而不是死去

多年前,张艺谋说自己在导演奥运开幕式时,追求的是“生演”,演员要演出炸裂的感觉。他用的的招数是让一千个人一起击缶。变装舞者们在长桌上像酒神一般狂浪,才是真正的“生演”。长发胡子男,狂野转圈圈。法国大餐盖子揭开,发福蓝精灵裸着身子,唱起骚柔小曲。每个人都是在“生演”。

固执如萨伊德的左派知识分子们,热衷于批判欧洲中心主义,每每都是拿文化开刀。他们怀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东方智慧,说应该祛除欧洲中心主义的魔咒,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文化需要相互尊重。左派说,文化可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文化给愚昧涂粉,这就是左派的迷魂汤。

文化容易唬人。文化没有共识,文明一定有共情。

巴黎活着,而不是死去

巴黎奥运开幕式上,“燃冬”环节让解说员陷入沉默。很多人说,解说文化储备不够,三个人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浪漫,拿出一本又一本法国作品,解说看不懂书名直接陷入了震耳欲聋的沉默。其实不需要懂法语,不需要会报书名。我们不用强调文化修养,就知道这是一段感情戏。让人自然地共情,这就是好表演。

这样的表演,我觉得解说沉默一些比较好。这段图书馆里叙事在观念上仁者见仁,但镜头语言确实是大师级的。我们默默欣赏就好,解说叨逼叨反而聒噪。巴黎人节目安排得很密集,留给解说思考和发挥的时间不多。传递圣火的蒙面人索降到音乐剧悲惨世界舞台上,画面定格时,解说员倒是一下认出了这幅名画,喊出了自由引导人民。

海明威给巴黎留下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筵。如果谈文化,巴黎确实俯拾皆是。但赋予巴黎奥运开幕式色彩的,绝非先贤祠里那些死去的魂灵,而是召唤他们重新来到人间的文明。

激流金属召唤出断头皇后,那从监狱窗口喷出的红雨,不再是革命的隐喻,而是娱乐的,生活的激情。

雨中的劲舞唤醒塞纳河底沉睡的幽灵,加布里埃尔和她的姐妹,阿巴斯一世和他的伺童,他们不是主角,而是看客。

巴黎活着,而不是死去

巴黎奥运开幕式上,只有活人唤醒死人,没有死人抓住活人。历史不模糊现代,用跑酷让历史酷起来,让巴黎古老的屋顶连起来,历史就不再呆板。巴黎活着,而不是死去。这是巴黎奥运开幕式的动人之处。

TAG标签

回到顶部